首页 > 政府工作报告 >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访问次数:10080 发布时间:2011-11-9 16:05:00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1月9日在县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县长 宋旭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汪清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项目立县、项目强县、项目富民”发展战略,汪清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预计到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8.4亿元,比2005年增长214.2%;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6亿元,比2005年增长5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2亿元,比2005年增长20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645元和6426元,比2005年增长95.3%和116.4%。

(一)围绕项目战略,全力实施招商开发和要钱发展,县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成功引进重点项目548个,累计完成投资138.4亿元。地球卫士石头纸项目发展势头强劲,德全金刚水泥、龙腾油页岩综合开发、林源木业等一批支柱项目竣工投产,武汉凯迪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按照“三分之一”工作模式,累计争取国家、省州各类资金29.5亿元。成功申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财力性转移支付大幅增加。2010年我县发展实力在全省42个县市中位列第19位,居全州第一;综合实力由2005年的倒数第一跃居到第29位。

(二)围绕产业布局,加速推进园区建设,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成功构建“一区十园”工业经济发展格局。累计投资14.3亿元,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不断完善,项目承载能力显著增强。鸡冠、复兴等石材产业园区初具规模,年加工能力达到220万平方米;总装机50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调峰电力园区开始前期工作;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全面启动。预计到年末,全县工业产值实现57亿元,比2005年增长563%;全县缴税百万元以上企业达到48户,比2005年的4户增加11倍,其中4户企业缴税达到千万元以上,2户企业达到亿元以上。

(三)围绕新农村建设,夯实“三农”基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粮食产量逐年增加,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继续发展壮大。黑木耳栽培总量达到4亿袋,中药材留存面积稳定在9000公顷以上,畜禽存栏总量达到180万头(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农场分别发展到352个和38个,带动土地流转1.1万公顷。累计投入4.1亿元,完成春阳水库、通村公路等一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全县农机具总量达到3万台(套)。坚持“科技兴农”,开办各类培训班2500期、培训农民18.4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4500人。创新方式方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

(四)围绕中心城镇建设,完善设施创新管理,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

累计投资3.1亿元,开工建设垃圾和污水处理两大市政工程,完成城区四条主干路及附属街路改造、四座跨河大桥等工程,建成军事、公安、森防、消防指挥中心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城区服务功能逐步完善。率先实施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县政府社会运行服务监督管理委员会,撤街强区,全面行使“综合执法、综合救助、综合服务、平安创建”四位一体工作职能,成功构建“1+17”城乡一体社会管理新格局,初步实现了城乡政权管理和服务群众全覆盖。

(五)围绕改善民生,健全完善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应保尽保。进入全国第三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行列,“五七家属工”和“厂办大集体”参保人数达到7300人。城乡低保持续“扩面提标”,覆盖率分别达到17%和1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2和2.5个百分点。大力实施安居工程,改造泥草房3826户、棚户区92万平方米,新建廉租房5320套。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移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修建通村水泥路414公里,解决了104个村的饮水安全和3.7万低收入人口的稳定脱贫问题。

(六)围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成功申报国家和省、州科技项目56项,全面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完成35所中小学校舍改造。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群众文化设施逐步完善;传承弘扬民族文化,“朝鲜族农乐舞”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卫生服务保障网络,新建县医院综合门诊楼,群众就医环境切实改善。广电、计生、环保、物价、人防、档案、红十字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为全县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七)围绕政府职能建设,健全社会稳控机制,和谐稳定迈上新台阶。

自觉接受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启动电子政务系统,政府行政效能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健全社会稳控机制,连续5年实现重大节会期间“零进京”访。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汪清”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大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树立汪清软环境品牌形象,先后获得“全省60个县市区软环境评比第一名”和“全省软环境优秀县”等殊荣。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辉煌成绩,离不开县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县人大、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和驻汪中、省、州直单位,向为汪清发展付出不懈努力的历届老领导、老干部,向所有支持汪清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产业关联度低,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基础依然薄弱;城镇化水平低、农村基础落后,加快城乡统筹的力度仍需加大;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健全,民生保障能力需要继续提高,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工作安排

今后五年汪清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县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三化”统筹、实施“三动”战略,以富民强县为目标,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立县、项目强县、项目富民”发展战略,要钱发展,招商开发,全力打造以“五大产业”为主导的资源加工型产业基地,加快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县域经济增长极,全面推动汪清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实现新跨跃。

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8.6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2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力争实现15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3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973元,年均增长13%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28元,年均增长11%左右;城镇化率提高到70.5%以上。力争“十二五”期间实现“两个第一”和“两大跨越”。

围绕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狠抓招商开发,加快要钱发展,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把招商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充分发挥政策、资源优势,围绕“五大产业”在央企、500强等知名企业上下功夫,积极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项目,力争五年引资总量达到100亿元以上。全力申报汪清保税仓库,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全面争取上级支持,拓宽要钱渠道,申报建设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高度重视并努力争取各种命名、试点、示范等“政策帽子”,确保要钱总量达到50亿元以上。

巩固重大项目建设成果,做大做强地球卫士环保新材料项目,壮大总部经济规模;帮助德全金刚水泥扩大境外销售渠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产能;抓好凯迪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生物质能综合开发项目,尽快实现产业链闭合;深入实施龙腾能源扩能改造和吉林成大页岩油综合开发,力争实现年产原油10万吨;加快建设汪清复兴石业等石材开发项目,争取全县实现年加工石材1000万平方米;抓好以金、铜、钼等有色金属为主的矿产资源开发,力争建成日处理矿石1000吨以上的企业5家;全力发展木制加工业,以林源木业、斯宅木业等骨干企业为重点,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打响“中国木业之都”品牌。

牢固树立“软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的发展理念,千方百计营造最优投资环境。继续推行“保姆一站式服务”,整合服务资源,不断提高服务层次。严厉打击破坏发展环境、损害汪清形象的行为,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作风建设、人人关心效能建设、人人促进软环境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狠抓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

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林下经济,推进农业升级和林企转型,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逐步实现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增强对农户的带动作用。加快土地流转,做大做强专业农场,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稳步推进黑木耳、葵花籽等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力争5年内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0亿元,确保建成西大坡第二水源、嘎呀河干流防洪等一批关系长远发展的项目,改变农民“靠天吃饭”现状。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不断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

健全涉农服务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和各项配套改革,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筹建农业综合大厦,实行一站式服务,降低农民办事成本,并将服务体系延伸到乡镇和村屯,逐步形成覆盖全县的“三农”服务网络。

(三)狠抓经营管理,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城乡发展。

全面启动中心城镇建设,加快完善城镇和产业发展规划。继续实施县城“北扩东移”战略, 推进城区南北深度融合,加快与东光镇对接,逐步拉大城市框架,破解城市发展瓶颈。加快人口集聚,力争“十二五”末期,城区总人口达到15万左右、面积达到19平方公里。进一步强化城市功能区建设,积极运作南北绕越线、行政政务中心、新天府高档综合区、中心市场重建改造、汪清河沿河景观带等一批重点项目。全面打造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力争用五年时间,夺得“中国人居环境奖”最高殊荣。

加快改善城乡交通环境。全力打造“东西贯通、南北顺畅”的大交通网络,按期完成汪延高速和汪罗线太平沟至省界公路等已开工项目。全力争取延吉至牡丹江高速公路汪清段、大兴沟至敦化二级公路开工建设。超前谋划汪图线升级改造、珲春至穆棱公路汪清段等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积极协调沈阳铁路局,加快汪清至长春段铁路的扩能改造。全面完成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实现路面硬化全覆盖,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四)狠抓民计民生,加快健全保障体系,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扩大就业覆盖面,重点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力争全县公益性岗位达到5000个。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择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机制。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建立适合城乡经济发展的多层次、广覆盖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灾民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社会互助为补充,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相配套,以优惠政策为支撑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社会福利院、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建设,保障老年人、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推进棚户区、廉租房、“暖房子”等保障性安居工程,着力改善弱势群体居住环境。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自来水普及率和人畜饮水安全率达到100%。巩固扶贫开发成果,扎实推进劳务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五) 狠抓资源整合,加快繁荣社会事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深入开展科技开发、技术引进和成果转化,进一步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教育发展强劲势头,全面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探索实行“名师名校”教育新模式。全力实施中国满天星水墨文化小镇项目,带动旅游业和餐饮服务业发展;普及以象帽舞为代表的民族传统文化,打响“中国朝鲜族象帽舞之乡”品牌;重视发展青少年足球、速滑等传统优势体育项目,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凝聚人心作用,努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积极维护妇女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加快提高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有线电视数字化水平,全面推进“数字汪清”建设。

(六)狠抓社会管理,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进一步加快新型社区建设,全面普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家养老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和法律援助中心,加强社区专业工作队伍、志愿者工作队伍和邻里互助型团队建设,健全完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向乡镇延伸,加快村屯变社区步伐,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全覆盖”的城乡管理新体系。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群防群治的社会防控体系,依法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快形成全民学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积极预防并稳妥处置群体性事件,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高度重视食品、药品、消防等各项安全工作,强化行业监管,有效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等事件的发生,确保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狠抓民主法制建设,加快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政府执政水平。

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建议案和政协提案,凝聚发展智慧,形成发展合力。不断强化法制意识,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各项制度,增强制度约束力。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使各项政策更加符合实际、经得起时间检验。广泛开展“抓落实、见实效”活动,加强对重大决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遏制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中梗阻”等不良风气,构建快捷高效的落实机制,形成压力传递到各级、动力凝聚到一起、齐心协力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继续推行领导干部民主评议,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三、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我县“十二五”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县今后五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为此,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奋发有为,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主要奋斗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8亿元,同比增长20%;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7.2亿元,同比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亿元,同比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549元,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40元,同比增长8%;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完善“一区十园”基础设施,完成工业集中区新区扩建工作。重点推进凯迪生物质能综合开发项目,完成年发电4.5亿度电厂和年产100万吨有机肥厂建设,开工建设生物质液体燃料厂;确保吉林鼎宏矿业投产达效,争取全县年加工石材能力达到300万平方米。积极推进总投资3.5亿元的年产80万吨生石灰项目,确保一期工程年产30万吨生产线建成投产。加快中国五矿湖南有色集团钼矿开发、北京天润新能投资公司风电开发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加强与中国昊华集团对接,尽快促成投资20亿元的年产100万吨电石项目落户我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进中国满天星水墨文化交流中心项目建设,办好首届书画艺术品拍卖会。抓紧完成土地征用等前期工作,早日开工建设总投资9.1亿元的影视基地项目。深入研究国家投资导向,紧抓省州“三帮扶”契机,千方百计扩大争取资金成果,确保争取资金总额突破15亿元。

二是全力抓好“三农”工作。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跨入产粮大县行列。壮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力争黑木耳发展到4.5亿袋,中药材留存面积突破1万公顷,畜禽存栏总量达到200万头(只)。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完成投资3.5亿元,加快推进嘎呀河干流防洪工程、汪清县中小河流治理、百草沟中型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修建通村水泥路30.7公里,建设人影作业点8个。以乡镇政府所在地、公铁沿线村、新农村示范村为重点,积极开展村屯环境卫生整治和绿化美化活动,完成植树造林1000公顷。鼓励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种粮大户建设专业农场,争取新建专业农场25个,带动土地流转1500公顷,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200人。充分整合县农广校、职教中心等教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三是全力抓好城市建设与管理。继续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污水、垃圾两大工程并投入使用。合理谋划城市定位,完成县城总体规划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土地收储制度,提高土地收益。运用BOT、BT等先进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工建设城北绕越线、城区自来水地下管网改造、小巷亮化改造、县中心福利院、屏风山公园、市民休闲广场、四中易地新建及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馆、县政务大厅、农业科技服务大厦等十大重点工程。充分依托新型社区管理模式,投资100万元建立数字化城乡管理系统,设立200个村屯为民服务代理站,完善县、乡、村三级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发展“1+17”城乡一体社会管理格局。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城乡环境卫生、交通、市场秩序等方面的管理,全力打造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城乡新面貌。

四是全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改善办学条件,确保顺利通过2012年国家义务教育学校达标验收。抓好百草沟镇朝鲜族民俗文化传承示范试点建设,做好象帽舞人才储备。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县医院综合门诊楼服务功能,提升医疗救治服务能力。认真落实创业就业政策措施,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达到5700人,失业率控制在4.6%以下。健全城乡居民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帮扶救助机制。积极兴建农村老年公寓,完成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着手解决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继续大幅上调财政供养人员工资,使全县干部职工工资水平在州内各县市跃居领先地位。

各位代表,蓝图绘就未来,伟业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勤勉做事,为把汪清建设成为全国贫困弱县中率先突破的经济强县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三分之一”工作模式:三分之一出门发展,三分之一登门服务,三分之一看门办事。

一区十园:一区即汪清县工业集中区,十园分别为东振木业园区、柳树河木业园区、天桥岭木业园区、春阳木业园区、罗子沟油页岩园区、庙岭石灰石园区、罗子沟石材园区、鸡冠石材园区、春阳石材园区和复兴石材园区。

五大产业:矿产业、木制加工业、水电风能及生物质能资源开发、特色产品基地化建设及深加工和旅游休闲产业。

“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三动”: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

两个第一:财政增长速度在全州排位第一、干部职工工资增长幅度在全州排位第一。

两大跨越:全口径财政收入跃居全州前4位,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前20位。

保税仓库:保税仓库是保税制度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形式,是指经海关批准设立的专门存放保税货物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的仓库。

中国人居环境奖:由国家建设部于2000年设立,是全国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项。其目的是为了表彰在城乡建设和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努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城市。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BT(build—transfer):即“建设—移交”,是指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BT是BOT的一种变换形式,指一个项目的运作通过项目公司总承包,融资、建设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业主,业主向投资方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