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3日在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 金春山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团结拼搏,加压奋进,沉着应对各种挑战,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预计到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0.3亿元,比2006年的16.74亿元增长140.7%,同比增长19.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亿元,比2006年的22.15亿元增长319.9%,同比增长39.4%;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6亿元,比2006年的1.27亿元增长183.5%,同比增长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8亿元,比2006年的5.3亿元增长122.6%,同比增长2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60元,比2006年的7900元增长64.1%,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89元,比2006年的3200元增长80.9%,同比增长8%。
(一)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
全面贯彻县委“三个三分之一”工作部署,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要钱发展,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5亿元,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开工,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县在建项目达11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7个,新开工项目67个,当年完成投资33.6亿元。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地球卫士石头纸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9.2亿元,达到18万吨生产能力,信德集团在国家工商总局完成注册,成为我县首个不含行政区划的集团;总投资1亿元的龙腾烧结砖项目建成投产,龙腾油页岩综合开发项目产业链闭合;总投资110亿元的武汉凯迪低碳循环经济园区项目全面开工;总投资66亿元的泰平电力甲醇燃料电池项目一期工程全面启动;总投资3亿元的铜陵冠华多金属冶炼项目进入探矿阶段;总投资32亿元的汪延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已完成路基工程;总投资4200万元的城西绕越线二级路工程已开工建设。依托《长吉图规划纲要》的实施,谋划储备了抽水蓄能调峰电站、物流配送中心、珲春经汪清至牡丹江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204个,总投资848亿元;包装灾后重建项目330个,总投资7.2亿元,确保了项目建设的连续性。围绕要钱发展,全年争取项目312个、资金11亿元。编制完成《汪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积极与上级规划衔接,汪清、东光、大兴沟、天桥岭等四个乡镇被纳入《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汪清县林区生态转型实施方案》被纳入《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油页岩循环经济园区、汪清经复兴至春化高速公路、满天星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进入了省级以上规划。
(二)完善园区功能,工业实力得到新提高。
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一区十园”建设成效显著、后劲十足。进一步扩大园区规模,拉开园区框架,全县工业园区开发用地已满足项目入驻需求。累计投入14亿元,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园区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项目承载能力显著增强。2010年,已入园项目达到12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千万元以上项目33个,项目总投资达到33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3.9亿元;园区完成工业产值28亿元、税收1.5亿元;德全金刚水泥、龙腾能源两户企业跻身全省百强民营企业行列。通过园区的辐射带动,预计到年末,全县工业产值实现37亿元,同比增长60.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3亿元,同比增长49.6%,完成工业投资60亿元,同比增长45.6%;节能减排取得阶段性成果,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7%。加大石材勘探开发力度,已入驻开发企业13家,加工锯发展到182台,年加工能力达到180万平方米。实践充分证明,汪清已经顺利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县份向新兴工业县份的转变。
(三)强化城市管理,城乡发展呈现新面貌。
推进特色城镇建设,优化城区空间布局,努力提升城市整体功能。投资7200万元,开工建设公安、消防、军事、林业等四个中心;投资2000万元,完成三号行车桥和五号景观桥建设;投资1900万元,开工建设东新一路;投资1200万元,改造新民路、幸福路等道路6万平方米;投资400万元,实施了城区主要街路及景点的绿化、亮化工程。总投资4640万元的垃圾处理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投资2000万元。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完成棚户区改造9.4万平方米,建设城市廉租房8000平方米、农林场廉租房6.7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泥草房1200户。投资1300万元,加快“暖房子”工程建设,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4万平方米。城市管理水平跃上新台阶。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实施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县政府社会运行服务监督管理委员会,重组8个社区,将县政府11个职能部门20余项城市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到社区,抽调500余名工作人员到社区行使“综合执法、综合救助、综合服务”职能,初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天候、无缝隙”的城区“1+8”管理网络和服务体系。群众诉求在社区得到有效解决,百姓上访次数同比下降42.8%。
(四)夯实“三农”基础,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突破。
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总产量突破17万吨,全县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稳定在5万公顷以上。坚持适时调整、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的原则,食用菌、中药材、畜牧业和高效经济作物稳步发展,黑木耳栽培总量达到3.5亿袋、产值突破7亿元,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人参、五味子留存总面积达到8700公顷;畜禽存栏总量达到173万头(只);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8万公顷,其中,白瓜子1万公顷。依托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被工信部食品协会命名为“中国绿色食品建设示范县”,参乡王、中华参等21户企业先后被列为省、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累计投入3亿元,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县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270个、专业农场发展到13个,健全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带动土地流转8000公顷。扶持农民科技创新,开办各类培训班450期、培训农民3.2万人次。争取农机补贴资金3700万元,全县农机具总量达到3.8万台(套)。鼓励植树造林,完成造林面积3200公顷。创新方式方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加快新农村试点建设,全县18个村被列为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示范村。圆满完成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农作物保险、财政奖补“一事一议”、惠农补贴等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
(五)推进民生工程,民生保障取得新进步。
妥善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城镇新增就业56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8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万人,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600万元,直接扶持创业500人、带动就业1500余人。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分别稳定在8万人、6.1万人和7.9万人;养老保险参保7.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3.3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争取养老保险调剂基金1.7亿元,“两金”按时足额发放。创新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妥善解决了1200名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扩大城乡低保覆盖面,城乡低保覆盖率分别达到17%和10%,覆盖率分别比全省高9.7%和2%。加大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力度,救助城乡困难群众5万人、发放救助金640万元。扎实推进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荣获“全国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县”称号。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争取各类扶贫资金5300万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27个,5000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7个村、5000余名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努力改善农村交通环境,投资2600万元新建通村水泥路64公里。
(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和谐稳定迈上新台阶。
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州科技项目9项,全部通过专家论证。全面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投资2000余万元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新建和维修校舍2.6万平方米。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群众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深化基层卫生体制改革,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纳入财政全额开支,遗留问题有效缓解。投资2600万元新建县医院门诊楼,群众就医环境切实改善。加大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力度,政府自身建设稳步提升。注重民主法治建设,自觉接受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09件和政协委员提案87件,满意率达98%。全面启动电子政务系统,政府运行效率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巩固全省最优软环境县份地位,塑造了汪清软环境品牌。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加强社会稳控工作,实现“两会”期间“零上访”。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深化法制宣传教育、重视人民调解、完成城市监控系统建设,“平安汪清”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加大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力度,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各项控制指标全面下降,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增强快速反应和救援能力,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举全县之力抗击“7.28”特大洪灾,圆满完成安图、敦化等受灾地区的援建任务,防汛抗洪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广电事业稳步发展,对外宣传和电视作品选送连续四年排在全省前列。启动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同时,人武、民宗、计生、物价、人防、移民、档案、旅游、老龄、残联、外事侨务等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县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各位代表,2010年是我县实施“项目立县、项目强县、项目富民”发展战略的重要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超乎预料,付出的努力非同寻常,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排难而进、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和驻汪中、省、州直单位,向为汪清发展付出不懈努力的历届老领导、老干部,向所有支持汪清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积累的经验十分宝贵。我们深深体会到:加快汪清发展必须坚定信心、排难而进。2010年,面对严峻的形势和激烈的竞争,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迎难而上,赢得发展。加快汪清发展必须开拓创新、善破难题。一年来,我们在资金要素短缺、土地约束加大、区位优势不明显等不利条件下,坚持从解放思想入手,冲破束缚,打破常规,明确发展定位,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市场的手段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在建设资金筹集、投资环境改善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加快汪清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保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大幅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全县人民及时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加快汪清发展必须团结协作、齐心协力。汪清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能有赶超发展的大好形势,靠的是全县上下精诚团结、齐心协力,靠的是各级领导干部顾全大局、事业为重、合力共为。没有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就没有汪清大发展、快发展的今天。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偏小,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重大项目支撑不足,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压力较大;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健全,社会保障能力需要继续提高,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二、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为“十二五”期间全面快速发展奠定基础的一年。能否在2011年开好局、起好步,实现跨越式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县“十二五”各项指标的完成。2011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和县十三届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项目立县、项目强县、项目富民”发展战略不动摇,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工作中心,统筹推进具有汪清县域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力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汪清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走向良性循环、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道路。
主要奋斗目标是:汪清生产总值实现48.4亿元,同比增长20.1%;财政收入实现4.2亿元,同比增长16.7%,力争实现5亿元,同比增长38.9%,“十二五”期末实现7.24亿元,年均增长15%,力争实现10亿元,年均增长2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9.7亿元,同比增长18%;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亿元,同比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2亿元,同比增长20.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645元,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52元,同比增长8%。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注重项目带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只有通过重点项目投资拉动、产业带动,才能加快实现工业化,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快发展。
坚持项目战略不动摇。继续深化项目包保责任制,强化项目督查协调和质量监理,着力解决用地、融资等突出问题,千方百计促进新建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在建、续建项目尽早投产达效。重点推进55个续建项目,其中,总投资6亿元的武汉凯迪园区生物质电厂项目,必保明年并网发电;总投资12亿元的泰平电力一期工程,力争明年试生产;总投资36亿元的龙源风力发电项目,力争明年开工建设。全力促进总投资3亿元的铜陵冠华多金属冶炼、总投资1.3亿元的升达地板、总投资80亿元的十里坪抽水蓄能等70个拟新开项目早日开工。推进汪延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完成城西绕越线二级路工程,开工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中型灌区等13个基础设施服务项目。
坚持招商开放不动摇。充分发挥已搭建的招商平台作用,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网络体系。依托已投产的矿产、石材、木制品加工等方面的项目,努力以存量引增量,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做好项目包装工作,主动向国有企业、五百强企业等大型企业推介汪清,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大跨越。把握《长吉图规划纲要》实施的有利时机,加快我县对外交流步伐,大力拓展俄、朝、韩市场。同时,坚持要钱发展,及早掌握国家投资导向,全力扩大争取项目资金成果。
坚持全民创业不动摇。进一步完善鼓励全民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健全服务体系,激发群众自主创业热情,培树创业典型,形成独特的创业氛围和创业文化。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广泛吸引民间投资进行项目建设,促进民间投资快速增长。鼓励老牌企业利用现有基础新上项目,进行二次创业。
坚持谋划长远不动摇。要完成“十二五”期间的投资任务,必须要有持续不断的项目支撑。要依托“一区十园”,围绕五大发展方向以及制约汪清发展的水、电、路等设施,高质量包装储备一批投资规模大、关联度高、成长性好的项目,确保全县重大项目不断档、不掉线。项目库实行月更新制度,常规项目要始终保持在260个以上,总投资要达到850亿元,一些重大项目要加紧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保证随用随报。
(二)注重产业集聚,促进工业经济提速发展。
坚持主攻工业、决战园区,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加快产业聚集,不断提高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支撑力。
加快园区发展步伐。进一步树立抓园区就是抓产业培育、就是抓项目推动的思维,在力量配备、财力安排、工作摆布等方面把园区发展始终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进一步完善园区整体规划,破解土地供给不足的发展瓶颈,尽快完成工业集中区新区扩建选址工作,开发建设“园中园”。进一步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将“一区十园”纳入工业集中区统一管理,在政策制定上,充分体现产业导向、体现优势优先,体现“放水养鱼”,形成政策合力,推动园区持续、健康发展。
深入推进产业集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核心,狠抓资源整合,推动项目集群、产业集聚。重点围绕德全金刚水泥、武汉凯迪等重点企业和石材、木材等主导产业,引进一批上下游产业配套项目和专业物流等配套服务项目,把产业园区建设成为产业聚集的新高地和城市发展的新亮点。加强行业管理,组建食品加工、矿产品加工、木材加工等行业协会,增强企业之间的凝聚力和市场整体竞争力。年内力争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6家,实现产值过亿元企业8家。
全面提升服务水平。牢固树立抓软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培养一支“会招商、懂运行、强服务、能管理”的工作队伍,千方百计营造服务优、效率高、发展快的投资兴业环境。积极帮助龙腾能源、地球卫士石头纸等企业尽早上市,将服务重点由帮助搞建设、跑销售扩展为帮助企业协调生产要素、扩大投资和开拓市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引导企业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降低能源资源消耗。
(三)注重城镇化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围绕建设“生态宜居城、现代物流城、旅游休闲城”目标,巩固“东移北扩”结构布局,调整完善城市总体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编制近期城市建设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专项规划,认真做好城区重点地段控详规和部分修详规编制工作,努力提升城市承载力。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做好中心城镇规划工作,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顺应长吉图区域发展需要。
加快城市基础建设。投资6700万元,开工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投资3800万元,推进城区“四横五纵一环”道路网络体系建设;投资1000万元,完成宏宇家园游园、全民娱乐活动中心道路景观亭等城区绿化工程;投资480万元,完成部分道路亮化和休闲广场建设工程。加快旧城拆迁改造和新区开发,完成棚户区改造6万平方米,新建廉租房9.3万平方米。全力推进集“现代仓储、加工配送、交易批发、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商贸物流中心项目开工建设,努力提升主城区服务功能。
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县政府社会运行服务监督管理委员会和8个社区的作用,大力整治城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及私搭乱建、占道经营等行为。探索将乡镇社会运行工作全部纳入社管委管理,实现“1+17”的社会管理模式,彻底解决乡镇管理缺位问题。鼓励乡镇、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公益活动,逐步形成人人参与的汪清特有文明氛围。
(四)注重农民增收,繁荣农业农村经济。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业聚集,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和农业整体效益。继续抓好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黑木耳发展到4亿袋,五味子、人参等中药材留存面积突破9000公顷,畜禽存栏总量达到185万头(只),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1.6万公顷以上。切实保护耕地,鼓励小农场建设和土地向规模化流转。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扩大农机化作业面积,提高农业防灾减灾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城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村庄规划和治理,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全面提升村庄整体形象。继续抓好农村道路、泥草房、危旧房改造和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和卫生整治,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继续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整合各项建设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发展条件。
完善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深入推广“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式方法。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和各项配套改革,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作物保险工作,切实解决农村金融瓶颈问题,保障农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五)注重财政增收,强化经济发展保障。
围绕明年财政收入目标任务,大力培植财源税源,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力争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5%以上。强化主体财源保增长。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力以赴巩固税收基数,并力争有较快增长。加快现代服务业改造和升级,努力开发三产税源,力争三产税收达到8000万元以上。加快税源培植增后劲。扎实推进武汉凯迪低碳示范园区等一批新引进的工业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培植新的税收增长点。努力提高乡镇财政支撑能力,力争培植5个财政收入超过50万元的乡镇。加强财政管理优结构。坚持有保有压,优先保证民生工程、社会公益事业、正常运转和急需建设的项目支出;严格实行部门预算,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实现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绩效化。基于我县财政收入的良好形势,县委、县政府适时决定,从明年1月份起大幅上调财政供养人员工资,至明年年底达到每人每月平均增长856元的标准,使全县干部职工工资水平在州内各县市跃居领先地位,与州直机关持平。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在汪清工作是幸福的!
(六)注重民本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重点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镇职工“五险一金”制度,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扩面,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障问题。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加大残疾人帮扶、救治力度,提高弱势群体生活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培育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快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重视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和幼儿教育,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积极开展文化下乡、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科学调整乡、村(社区)卫生机构功能,努力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和服务水平。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扎实推进城乡数字电视联网工程、放心食品工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坚持重心下移,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城市报警监控系统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巩固“平安汪清”、“和谐汪清”成果。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创新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大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切实做好食品药品、学校、交通、工矿、消防等安全工作,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关心妇女儿童、老龄事业,做好人武、民宗、物价、人防、档案、红十字、统计、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
(七)注重服务发展,提高政府执政水平。
各级干部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践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创新思维方式,转变思想理念,强化服务职能,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权力、降低行政成本,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健全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使各项政策更加符合实际、经得起时间检验。加强对重大决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遏制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中梗阻”等不良风气。不断强化法制意识,严格依法行政,努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各项制度,增强制度约束力。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继续推行领导干部民主评议,充分发挥媒介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充满新的机遇,面临新的挑战,孕育新的希望。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发展,更加昂扬的斗志迎接挑战,更加务实的作风勤勉做事,坚定必胜信心,奋力争先进位,为实现“汪清发展、汪清富裕、汪清和谐”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