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导讲话 > 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
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

访问次数:4094 发布时间:2017-12-6 13:38:27

同志们:

按照县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有关要求,县委安排部分县级领导、县委党校教师组成县委宣讲团,分赴全县乡镇、街道、科局等进行宣讲。我作为县委宣讲团成员,主要负责在春阳镇进行宣讲。

下面,我结合自己对大会精神的理解体会,与大家一起学习和探讨党的十九大精神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党和国家事业新征程的大会,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学习十九大精神,首先要从总体上把握以下三点:

一要把握好党的十九大的主题。十九大报告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一主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

还要指出,十九大报告的标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回顾一下,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八大,其中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个字,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深思熟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伟大旗帜,我们必须始终高举这面伟大旗帜,持续推进这项伟大事业。

二要把握好党的十九大的主要成果。大会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概括起来是三个方面:

——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就是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再一次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在全党的核心地位,从而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的政治保证。

——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从而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的科学理论指引。

——最重要的实践成果,就是描绘了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要把握好党的十九大的主要精神和历史性贡献。大会的主要精神体现在十九大报告、中央纪委工作报告、党章修正案等一系列文献中。其中,最重要的是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报告共13个部分,其中前4部分为总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部署,其他部分为分论,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具体部署安排。报告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进一步明确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具体来说,十九大的主要精神和历史性贡献可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大会深刻总结了过去五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在新的历史起点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宝贵经验。

报告的第一部分全面系统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对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和把握。

一要深刻认识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全方位是因为这五年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了新的局面。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获得感显著提升。

五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超过7%,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量从54万亿增长到80万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年均减贫13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降至4%以下。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城镇新增就业年均在1300万人以上。2013—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4%。

二要深刻认识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五年,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变化,面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里,我想举几个例子,比如,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5年来,共审议、通过重点改革文件360多个,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共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使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得到明显增强,人民群众从改革和发展中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五年来的变革不仅带来了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有形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发展方式深刻转变,一些新的理念、观念、思路、体制、机制的形成带来的无形变化作用将会更加持久,影响将会更加深远。

三要深刻认识五年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取得的。回顾五年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给我们最宝贵、最重要的启示有三条:一是党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二是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三是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三个方面是这五年我们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对今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第二,大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党的十九大立足时代和全局的高度,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郑重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这一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

一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实践和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

二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十八大以来,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尤其是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政治保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观点和实践要求。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高度凝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为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概括为“十四个坚持”,内容涵盖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涵盖“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对外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这一思想的实践要求。可以说,14个坚持是对党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我们推进各项事业的路线图和方法论,每一条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必须结合实际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四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在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思想指南,其历史贡献可以概括为这样四个方面。一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二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三是开辟了党治国理政新境界。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军队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四是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我们党以坚强的决心、空前的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

第三,大会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党的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判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为我们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历史方位、时代坐标,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提供了重要依据。

报告用“三个意味着”进行了概括:一是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民开始富裕起来了,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二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入 21 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近4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与成功,证明了社会主义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必然选择,在世界上重振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三是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13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围绕这一理念,2014 年亚洲博鳌论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几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超过 5000 亿美元,与 11 个沿线国家签署自贸区协定,与 56 个沿线国家签署双边投资协定,用“中国红利”助推世界经济复苏。随着中国的发展变化,中国力量在世界越来越重要,世界越来越需要倾听中国声音,需要中国承担大国责任,推动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对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讲,中国理念、中国道路提供了新的启迪、新的榜样。

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对我国发展历史方位的客观判断,我们既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成功,又要看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党的十九大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概括起来就是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第四,大会提出我国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工作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

在深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党中央决定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作出这样的修改,主要依据是:一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10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二,这说明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的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完全符合实际。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三是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发展不平衡,主要是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制约着全国发展水平的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是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严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从社会生产力来看,我国即有世界先进的甚至世界领先的生产力,也有大量传统的相对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而且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生产力水平和布局很不均匀。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看,经济发展总体比较好,但社会法治水平还不高,社会建设还有不少短板,文化建设相当滞后,生态文明建设还面临不少的突出问题。从城乡和区域发展来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仍然比较大,在东部地区和一些大城市发展水平同西方发达国家没有什么差别,甚至超过一些西方国家,但在广大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落后。在收入分配方面,虽然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上已进入中等偏上的行列,绝大部分人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而且有几千万人还没有脱贫,城市还有很多困难群众。这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是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交织的主要根源。这些问题追根溯源,最后都能追到整体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

深刻认识报告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论述,要注意把握好这样几点:一是关于社会矛盾变化的表述,强调的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不是我国经济发展或其他领域的主要矛盾,必须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来把握主要矛盾,不能局限于一个领域。二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的表述与过去的表述既有重大变化又保持了连续性。不仅反映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重点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三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不是一个单纯概念提法的改变,而是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的一个重大战略判断。四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一个短期概念而是一个要管相当长历史时期的概念,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不会作频繁调整。五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第五,大会作出了“两步走”、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十九大报告从实际出发,对决胜全面小康社会提出了总体要求,又明确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方针。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明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再过三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三年是决胜的三年、攻关的三年,特别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目前,我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214人,脱贫人口4680人,要继续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确保到2020年我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将来还要巩固脱贫成果,确保不返贫、奔小康,使汪清与全州、全省、全国对表看齐、步调一致。二是明确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及其“两步走”战略安排。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我们将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这样就可以保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连续性。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两个阶段,每个阶段15年,一共是30年。“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既鼓舞人心又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完整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时间表实际上分成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到1990年,主要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阶段,1991年到2000年,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第三阶段,2001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四阶段,2021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五阶段,2036年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根据这个安排,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意味着和过去的目标相比提前了15年。一方面说明我们发展的成就巨大,超出了预期;另一方面也表明未来我国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三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表述更加完整。原来的目标是到新中国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九大对此作出两处变动,第一个变动是增加了“美丽”二字,有利于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第二个变动是把“国家”改为“强国”,提升了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内在要求。四是不再提GDP翻番类目标。与以往设定的目标相比,这个规划对两个阶段奋斗目标只做了原则性的展望和要求,没有再提GDP翻番类的目标。要通过质量、效率、动力“三个变革”,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引导干部群众更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是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之后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我们党适应我国发展实际作出的必然选择,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第六,大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部署,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

十九大报告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许多重大创新举措。

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握十九大关于经济建设的部署,要注意把握好报告当中几个非常重要的判断:一是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现在数量的不足已经不是最突出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质量不够高,所以我们现在追求的不再是高速增长而是高质量发展,这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二是提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稳中向好,但从中长期来看,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发展的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三大关口还没有通过。这是今后推动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过不了这三大关口,中国经济不可能真正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三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报告强调了五个方面: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方针;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三个变革;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者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三个有”的经济体制。

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脉相承。报告还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同时,十九大报告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送给农民兄弟不少“大礼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还要作专门部署,国家还将编制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还将下更大决心、采取更多措施笑话粮食库存,搞好粮食收储,按照十九大的要求,把我们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同时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报告还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近年来,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取得积极成效,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向好态势,但东北振兴依然任重道远。解决汪清所有问题,核心靠发展,关键靠项目。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始终把发展摆在首要位置,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新的发展动能,促进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具有汪清特色的发展新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政治建设方面,学习领会报告对政治建设的部署,要把握好三点:一是报告突出强调了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二是对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做出具体部署。强调要将监察体制试点工作在全国展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属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利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三是提出要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主要有这几方面的考虑:首先,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迫切需要中央层面成立这样一个小组来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其次,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法治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要将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大举措落到实处,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再次,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后,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而且相比于“四个全面”当中的其他三个全面,法治建设的推进力度仍然需要加强,因此有必要成立中央的领导小组来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实施法治建设。

在文化建设方面,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党章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写入党章,意味着把文化提升到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同等重要的地位。文化建设部分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突出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强调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强调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力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等等。文化是民族团结的血脉和灵魂,是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纽带。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坚持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并举,进一步激发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在社会建设方面,强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社会建设、民生发展,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报告将民生发展在以往“五有”的基础上,增加到“七有”,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丰富了社会建设的内容。要把握好一个总要求,就是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要落实好七个方面的任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汪清地处长白山腹地、东北三江之源,是全省乃至东北三省的重要生态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特别是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多数面积在我县境内,扎实做好试点工作,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我县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子孙后代提供优质而丰富的生态产品。

十九大报告还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提出大政方针,作出重要部署。这些都是当前和今后党和国家工作的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也是我们推进各项事业的努力方向和基本遵循。

第七,大会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指明了方向

打铁必须自身硬。十九大报告和修改后的新党章,在党的建设方面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党的建设指导方针、总体布局、基本要求、总目标等进行了完善。一是根本原则,把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领导的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更加明确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二是把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明确为党的建设指导方针。三是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四是把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五是增写坚持从严管党治党新要求,将党的建设基本要求从四项扩展为五项(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六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根本保证。

贯彻十九大对党的建设总要求和重大部署,要突出把握好两点:一要充分认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经过几年的努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要清醒看到,许多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尽管理论武装、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一些党员干部对“四个自信”和“四个意识”认识不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尽管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不少干部的素质能力和精神状态不适应新时代要求;尽管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但一些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还比较薄弱,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充分;尽管“四风”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反弹回潮的隐患和压力犹存,新的隐性变异问题时有发生;尽管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二要突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是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党的根本建设。在新的党建总体布局中,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引导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自觉地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党的十九大强调,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大会号召,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全党一定要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报告结束时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八个字,与报告开篇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字前后呼应,一脉相连,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使命与担当,也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与追求,可以说这16个字直达人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向心力、凝聚力。

同志们,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是我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县委已经制定了宣传方案,也已经对全县的宣讲员队伍进行了集中培训。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工夫,更好地入脑入心,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乡镇领导要带头开展宣传宣讲,“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要深入一线进行宣讲,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能够听得懂、能领会,真正凝聚党心民心、扩大社会共识,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好,我的宣讲就到这里。)